我買了《南華早報》數位典藏NFT(ARTIFACTs by SCMP)的1997 Premium Series

感謝 Matters 提供的資訊及白名單,讓我可以在預先買到一組《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SCMP)》最近新出的 NFT「ARTIFACTs by SCMP:1997 Premium Series」。這是我第一次使用虛擬貨幣購買 NFT (目前手邊有的 NFT,不是活動空投,就是直接使用法幣購買的),而這個「第一次」獻給了《南華早報》,我覺得非常有意義。

就是這款~

媒體也開始出NFT了

現在回想起來,我當初會開始買加密貨幣,確實是和「媒體出 NFT」有關。那陣子因為工作關係,很常接觸和加密貨幣、NFT 有關的稿子,而在心裡種下了一顆種子。但讓我真正付諸行動,開始辦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帳號,買了人生第一「袋」加密貨幣,是因為《端傳媒》出了 NFT。

當時從電子報得知《端傳媒》出了 NFT(我注意到時,已經是《端傳媒》推出第 2 個系列「粉紅時代」的時候),這對我來說是一個轉捩點——媒體也開始在做 NFT 了!這代表(媒體)這個產業在變化,而且特別是在現在的香港,或是任何一個言論緊縮、媒體產業遭到打壓的地方,將新聞內容「上鏈」已經成為對抗極權、捍衛新聞自由的方式之一

不過說來慚愧,我並沒有買《端傳媒》的 NFT。

先說,我當時確實是有打算購買《端傳媒》出的 NFT 的,因為《端傳媒》出的前 2 款 NFT,在話題選擇上都很有時代意義,站在支持這些議題以及支持《端傳媒》的立場,我確實是有打算入手,作為人生第一組 NFT。但最後打退堂鼓的原因在於價格:第一次想要入手 NFT,所以第一次查了一下匯率,才發現底價遠遠超過我的預期,而且當時的我還不知道要另外準備交易費(gas fee)呢~所以就⋯⋯沒有買XD

現在回過頭來看《端傳媒》這個 project,會購買這兩個系列(不知道《端傳媒》未來是否還有打算出更多系列?)的人,應該都是《端傳媒》的鐵粉吧?認同《端傳媒》的理念,也很重視這些議題,才會購買。不然這個底價對於初學者來說有點高,而且看起來也不太能轉賣,真的就是純支持來著。

為什麼入手《南華早報》NFT?

時間來到這星期三(9)。在 Matters 的 Discord 社群「Matters Lab」得知《南華早報》將推出 NFT,而且 Matters 會協助宣傳,在 Matters 的 Discord 社群上舉辦 AMA(ask me anything),還會有 10 張白名單,沒想太多,立刻就填寫了白名單報名表。

就如同之前看到《端傳媒》出 NFT 時,會想要支持一樣。這次《南華早報》推出的 NFT 計畫,我覺得更有意義:因為是直接將 1997 年《南華早報》的頭版做成 NFT。這句話對我而言有 2 個層面:

  1. 承前述,我認為在一個言論緊縮、媒體產業遭到打壓的地方,將新聞內容「上鏈」已經成為對抗極權、捍衛新聞自由的方式之一。《南華早報》是香港的英文報紙,時至今日仍是(無法閱讀中文媒體的)外界想要了解香港視角很重要的英文報紙。這個計畫是要直接將報紙頭版內容印成 NFT,這不就符合「將新聞內容『上鏈』是對抗極權、捍衛新聞自由」的理念嗎?光是這點就很值得支持了。
    .
  2. 而且這還是「1997 年」。
    1997 年正是香港回歸/主權移交中國的年份,是相當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年。《南華早報》這款 NFT,分成 part 1 和 part 2。目前首先釋出的 part 1 是將 1997.1.1 到 1997.7.1 英國正式把香港主權交給中國的那天為止《南華早報》每一天的頭版內容做成 NFT。預計在下個月釋出的 part 2 則是 1997.7.2 到年底的頭版。這些新聞存檔都超重要的啊!!
    .

光是這兩個理由,我覺得就值得支持了。價格上也在我可以接受的範圍內,所以馬上填了白名單報名表。但我也了解在社群上大家擔心的一些點:

  1. AMA 的時間其實是在白名單報名截止之後,如果是想要先聽完 AMA,再決定是否要購買的話,基本上就會錯過 Matters 的白名單報名機會。
    這部分對我來說還好,因為前面 2 個理由對我來說就已經很充分了。
    .
  2. 《南華早報》這款NFT其實是鑄造在區塊鏈 Flow 上,相較於目前主流區塊鏈,Flow 相對比較小眾。這款 NFT 鑄造在 Flow 上,就註定了它暫時不太能轉手的命運(除非有更多二級市場願意支援 Flow)。
    這個問題對我來說,當然,選擇一個相對比較小眾的區塊鏈會有一點擔憂,但除非是 Flow 整個消失(?)對我來說把媒體內容「上鏈」本身就很具有意義,而不是在於轉手。關於這部分的想法,後面會再解釋。

總之,我成功取得了白名單,也順利預購到一組「1997 Premium Series」。以下就來記錄一下購買過程:

如何購買ARTIFACTs by SCMP?

首先要先知道的是,《南華早報》的NFT計畫叫做「ARTIFACTs by SCMP」,目前推出的第一款 NFT 系列叫做「1997 Premium Series」。

「1997 Premium Series」目前是以盲盒的方式販售,每盒售價為 97 FUSD(Flow USD),一盒內有 5 張不同日期頭版的 NFT。官方保證每盒裡面「至少會有一張等級在 Rare(稀有)以上」,而且每一盒裡面不會有重複的款式。此外,每一天的頭版被分成 4 個等級:

  1. 白卡:Uncommon(不平凡),同一天有 50 張 copy。
  2. 銀卡:Rare(稀有),同一天有 20 張 copy。
  3. 金卡:Super Rare(超稀有),同一天有 9 張 copy。
  4. 黑卡:Legendary(傳奇),也就是 1997.7.1 那一天,只有唯一一張 copy。

如果想要先知道哪一天被《南華早報》分成哪一個等級,可以看這裡。我目前手上的那一盒還是盲盒的狀態,等到解盲後再和大家分享,我抽到哪幾天的頭版。

下載Blocto Wallet(必須)

接下來就是有興趣購買的人,會比較在意的話題了:要怎麼買?

承前述,「ARTIFACTs by SCMP」是建構在 Flow 上面,《南華早報》也是和 Blocto Wallet 合作,沒有 Blocto Wallet 的人,就一定要去下載 Blocto Wallet 的應用程式(它目前只有 APP 版,順便附上我的邀請碼:JOXGPY),不然等一下會卡關。

下載完 Blocto Wallet 後,接下來就是一連串申請帳號的流程。要記得當初申請 Blocto 錢包帳戶時使用的 e-mail 地址,因為這後面會使用到。接著就要在 Blocto 錢包上購買 Flow USD。也是可以在其他的加密貨幣交易所購買完之後,再轉到 Blocto 錢包,不過我有點懶,想說應該是不會差多少,而且在其他地方購買的話還會怕買錯貨幣種類之類的。

到底要準備多少FUSD?

下一步會面臨到一個比較微妙的狀態:「1997 Premium Series」的售價是 97 FUSD,官方網站是建議大家準備 99 FUSD,説多出來的 2 FUSD 可以轉成 Flow 鏈上的平台幣 FLOW,作為鏈上儲存費用。

我並沒有買到 99 FUSD,而是只買了 98.3 FUSD(折台幣 2,879.28元)。我目前可以和大家保證的是,基本上你的 Blocto 錢包裡面,只要有 97 FUSD,就可以買到這款 NFT。至於有沒有多備一點 FUSD 或是 Flow,會不會影響到後續空投或解盲的部分,我不敢保證。

我花了台幣 3,050 元買到 98.3 FUSD,
內含 170.72 台幣的手續費。

回到「ARTIFACTs by SCMP」官網

準備好 FUSD 後,接下來就是直接在「ARTIFACTs by SCMP」的官網上購買了。

進到「ARTIFACTs by SCMP」官網後,不管是桌面版還是手機版網頁,右上角都有一個連接錢包的「Connect」按鈕。點一下之後填入註冊 Blocto 錢包使用的 e-mail,再去信箱收驗證碼,就可以順利連接 Blocto 錢包。這步驟完成之後,「ARTIFACTs by SCMP」網頁右上角,就會出現一個頭像及錢包內 FUSD 餘額。只要 FUSD 的餘額大於 97 FUSD,就可以按下「購買(Buy Now)」。

接下來再點擊頭像,點選「我的收藏(My Collection)」,就可以看到這個畫面了。

這張圖有事先將 Blocto 錢包位置的後綴去掉。

成功入手一盒「1997 Premium Series」後,目前可以在「我的收藏(My Collection)」看到盲盒的狀態(整個網頁和網頁上的 NFT 預覽照都超美~)。把游標靠近 NFT 盲盒底下的「OPEN」時,會出現「要等一般公售過了 24 小時後才會解盲(Boxes can be opened 24 hours after the start of the public sale.)」的系統訊息。


新聞媒體的數位典藏

新聞媒體的數位典藏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而是大家一直以來都有在做的事情。以這次《南華早報》推出的 NFT 系列為例,充其量只能說是數位典藏的全新形式。

舉例來說,從過去到現在,各大圖書館一定每天都會蒐集各大報,當天的報紙多半會直接擺在閱覽區,供圖書館使用者自由翻閱,但圖書館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圖書館會留下「過去」的報紙,不會當天「看過就丟」。這些「過去」的報紙,依各個博物館的館藏方針不同,有些雖然不會把舊的報紙擺出來,但只要去櫃檯申請都可以調閱以前的報紙。這是因為新聞報紙其實是很重要的史料,可以透過當時的新聞報紙,來暸解那個時代的時代背景,或是某個議題隨著時間的變化。不過,紙本的新聞或雜誌其實沒有那麼好保存,而且隨時間過去量會越來越多,非常佔空間。很早期很早期的報紙,也不適合一直翻出來供借閱。所以很早之前,就一直有團隊在做文史資料的數位典藏。一方面是保護史料(不會沒事一直被拿出來摸來摸去),另一方面也能透過開放資料庫,讓更多人可以使用這些歷史資料。

是紙媒自己做?還是另有專案執行?

不過,新聞媒體的數位典藏具體要怎麼來做?這就很有意思了。

如果是現在還有在出版的傳統紙媒,現在大家多半都會「將內容電子化」,也就是現在新的新聞內容,除了印在紙面上,幾乎都可以在網站上看到。這些現在進行式的傳統紙媒,多半會自己建立自己的新聞資料庫,自己將過去還沒有網路,或是還沒有開始做數位出版之前的內容,逐步做成完整的資料庫。這很合理,因為就算是過去那些「還沒有電子化」的內容,著作權和所有權,都還是掌握在紙媒手上,當然要他們自己來做。

如果是已經成為過去式的紙媒,可以由數位出版公司和大學圖書館合作,推出數位典藏計畫,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日日新報》是日治時期在台灣發行的報紙,有日文版和漢文版,對於要研究日治時期台灣的人來說,《臺灣日日新報》是了解當時社會非常重要的史料。目前《臺灣日日新報》至少有 3 個線上資料庫,有些只有漢文版,有些只有日文版,也有整合日文版和漢文版的資料庫,就看使用者當下可以使用哪一個(這些資料庫都有限定 IP 位置,只有從合作夥伴的網路 IP 位置連線才能閱覽)。

怎麼樣才算把紙本媒體電子化做到好?

要將紙本媒體電子化,看似容易,實際上做起來卻不簡單。

要將紙本媒體電子化,最基本大家應該都能直覺聯想到的應該就是,直接將整份報紙掃描成電子檔。實際上也確實是如此,早期的電子資料庫不是用掃描而是資料翻拍的那種,真的是很悲劇。就算是使用電子掃描,解析度好不好也很重要!如果掃描出來的東西沒有辦法看清楚內文,比起這種「剪報」,還不如逐字逐句把內容打成電子文子檔,這還比較有應用的空間。

這就會帶到另一個觀念,就算是直接將整份報紙掃描成電子檔,還是必須要花人力(現在可能可以使用 AI 人工智慧做初步的文字轉換工程,但還是需要人力做二次確認),至少把大、小標、日期,或甚至是內容關鍵字抓出來,這樣才有利於使用者搜尋使用。一個數位典藏電子資料庫做得好不好,這個步驟真的滿關鍵的,畢竟建立一個資料庫就是要供民眾使用,如果只是把整份報紙掃描成電子檔,那和傳統上大家自己去圖書館,借閱大量的舊書報,自己慢慢翻閱找資料有什麼差別?

前陣子剛好有使用到《紐約時報》的電子資料庫,覺得他們真的做得滿不錯的,因為是可以直接從《紐約時報》現在的網站上,找到舊的報導內容後(是像現在的電子版新聞純文字的那種),上面會有一個連結告訴你,可以直接跳到資料庫上,看當時這篇報導的紙板電子掃描檔。掃描下來的電子檔解析度很好,應該是有另外做數位修復過,不然無法放大後還能看得很清楚。也能直接連結到當天報紙的紙板,我可以看到同一張版面其他區塊的報導內容,要直接看完當天整份紙面報紙內容也沒問題,讓我印象滿深刻的。

結語

扯遠了。在這篇講述「我買了《南華早報》NFT」的底下,會花這麼大的篇幅談新聞媒體的數位典藏,其實是隱含了「在解盲前我對這款 NFT 的期待」。

ARTIFACTs by SCMP」一套 5 入裝,價格差不多是新台幣 3,000 元,換算下來,每 1 張的價格約為新台幣 600 元。對我來說,這 600 元就是我用來支持/贊助《南華早報》將 1997 年某一天的報紙頭版做數位典藏的投資。1997 年每一天的報紙內容,我覺得都值得這個價錢。(我知道有些人可能會注意到這個想法有一個盲點:這款 NFT 按照稀有度,不同天的頭版會有不同份數的 copy,越珍貴的越少 copy。這句話反過來說就是,反而比較不稀有的頭版,因為有比較多 copy,一份 copy 就是台幣 600 塊的話,反而會累積募到更多錢⋯⋯就當作是對整個計畫的投資囉)

《南華早報》本來就有在做電子資料庫(理論上應該各大紙媒都在做這件事情),這個計畫對我來說最大的意義在於,將內容「上鏈」。相信親眼看過港府這幾年如何打壓媒體,《蘋果日報》、《立場新聞》的內容接連(被迫)下架,都會知道這些內容存放在中心化的資料庫裡面,是有多容易「一夜消失」。但如果是將內容「上鏈」到不可修改、去中心化/分散式的區塊鏈上,就可以避免未來有一天「不幸被消失」。光是這一點就很有意義,也希望《南華早報》能透過這個計畫,進一步將這個技術擴大應用到不同年份的資料內容做數位典藏。對我來說,一天報紙頭版的 600 塊,就是我對這個技術的投資,我覺得值得。

但在解盲前我確實也會有隱憂。目前從「ARTIFACTs by SCMP」官網上看,美術設計是做得很美沒錯(美術設計成功吸引到大家眼球,有助於讓這項計畫行銷出去,讓更多人知道,或關注這個議題),但到時候實際收到的 NFT,這個圖檔大小是如何?我是否能看清楚當天頭版的每一個字(這是做數位典藏的基礎),以及除了當天頭版內容外,《南華早報》是否會再提供更多關於當天頭版內容的相關資訊?這就會和這個計畫是否真能擴展成區塊鏈上的數位典藏資料庫,有很直接的關係。

總之,再過一天半左右的時間,就會知道答案了。到時候再和大家分享我抽到了哪幾天的頭版!

下一集:開箱我的《南華早報》數位典藏NFT(ARTIFACTs by SCMP)1997 Premium Series part1

在〈我買了《南華早報》數位典藏NFT(ARTIFACTs by SCMP)的1997 Premium Series〉中有 2 則留言

發佈留言